曾經是回教時代王宮的阿卡乍堡,富麗堂皇可見一斑。
我不太記得每個房間是用來做甚麼,但是他們都極盡華美!拱門上的裝飾繁複細膩,當年顏色還沒褪去的時候一定非常漂亮,藍的紅的金的,雲母片鑲著,彩繪磁磚拼貼著,和阿拉伯人引以為傲的木條圖騰不斷環繞在門板上,梁柱上,天花板上。
現在看上去雖然一片灰白,卻也在幾分冷靜之中多了些優雅。
我覺得白色和這種黃色搭起來非常的西班牙,還有深綠色也是!
頭頂的天花板造型也是隨著房間用途而有所不同,牆面也是。
花園非常大,綠樹紅花滿地都是,王室果然很會享受!
這裡多的是水池,不是用來淨身的,阿拉伯人非常注重水道、水源,和水資源的利用,所以他們建造的排水系統相當先進,還利用水池來增加空間感和舒適度!是真的,水池到處都有...阿拉伯人很厲害的!
她不發一語輕輕悄悄的繞過水池,下了階梯,選了一個陰涼的位置,不經意的回頭瞟了一眼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再若無其事地轉回去,望向她原本凝視的那個遠方。
也不知道是在多遠的地方,是隻在水裡的蟲子?還是門框上的一小片斑駁?或者是正在欣賞花園裡盛開的朱槿,那個我們看不見的幾個世紀前的老國王?
也不知道是在多遠的地方,是隻在水裡的蟲子?還是門框上的一小片斑駁?或者是正在欣賞花園裡盛開的朱槿,那個我們看不見的幾個世紀前的老國王?
李同學推薦我們去吃阿卡乍堡裡的tapas,真的很便宜又美味呢!
在阿卡乍堡的隔壁就是大教堂,audio guide說賽維亞大教堂和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並列世界三大大教堂!這足足讓人到抽了一口寒氣。
混和哥德式建築和文藝復興樣式的大教堂光是外觀就很不可思議,規模宏偉之外,所有看的到的立面都刻著無數的雕刻,有圖騰樣式,還有高聳入天的尖塔,和聞名遐邇的飛扶壁!
教堂裡高得嚇人,腳步聲夾雜著輕微的呢喃盤旋在空氣中,迴盪鼓譟。
主祭壇前擠了許多人,我試著偷聽一個導遊在解說甚麼,他說這是全世界最大的主祭壇,有...高!(我忘了)。
而且,祭壇後面的畫像雕刻占滿了整個牆面,從底端向上延伸到屋頂,然而事實上每一層的雕像大小都在往上遞增,直到最頂端那層的雕像足足有底層雕像的三倍高之多!
他說這樣才會讓所有雕像看起來全都一樣大!
我實在不會想到看起來一樣大的雕像竟然有這樣的秘密,因為早就嚇傻了,如此金碧輝煌又巨大無比的祭壇!
主祭壇對面是兩座依然驚人的管風琴,驚人程度不在主祭壇之下。兩坐高到天花板的管風琴上共刻有印象中是700多個雕像!一次需要40多個人才能夠彈奏得起來!媽啊,超想聽聽看這樣的管風琴真的響起到底會震撼人心到甚麼地步。甚至,我覺得上面的天使好像隨時都會和樂聲起舞!
從大教堂上面拍下去整個白色的賽維亞!
教堂裡另一個熱門必看的地方就是哥倫布的衣冠塚。哥倫布的一小部分身體和破碎的衣物放在棺木裡,由四個國王樣子的巨大雕像扛在肩上,分別代表之前西班牙的四大帝國。
導遊說我們可能不相信,但這幾年來經過科學的證明,哥倫布確實是西班牙人。以往他的身世都是個謎,現在終於證實偉大的哥倫布是西班牙人讓他們非常高興!
另外,據說哥倫布的遺骸所旅行的距離比他生前到過的地方加起來還要遠呢!
說到這就不得不抱怨我們前方韓國先生太太旅行團。當導遊介紹完哥倫布生平事蹟後,他們就魚貫地經過抬著哥倫布棺木的雕像前,每個人順手摸一下國王的鞋子或衣角!就這樣順手沾一下!請問,為什麼要去摸一下呢?
那種不為什麼目的,我是觀光客就要去摸他一下,證明到此一遊!真是夠了。
晚上的大教堂也相當華麗!
我們在路邊一間小酒館吃東西,他們會把你吃的價錢用粉筆寫在前面喔!很酷呢!
來到鬥牛和佛朗明哥舞的發源地不親自朝聖一下怎麼說得過去?
我們實在不是很想看鬥牛。之前曾在西班牙電視上看到鬥牛比賽,所謂的好看我一點都不懂,況且我也不很喜歡牛。
而 Flamenco佛朗明哥舞我們可是一定要看的,我們去的是一間JTB推薦的酒館,哇賽!從不知道看佛朗明哥舞要這麼貴?一場秀送一杯飲料要價30幾歐!
不過那場子也真大,大概可以坐得下200人。原來有做觀光客生意,陸續來了好大一團應該是美國團觀光客吧,就在waiter忙著端飲料的時候燈光暗了下來,先是吉他手和唱歌的人出場,然後舞者一個一個出來,開始火辣辣的火焰之舞!
總之整場秀下來,我早就暈了!
第一支女生獨舞跳得真好,很有power很有節奏,情感也非常濃烈,整個就很漂亮!另一個女生跳得是慢舞,但是她的情緒似乎的非常哀傷。男生有一個很炫穿西裝領帶跳舞,跳起來很迷人,而且還有很多花招!有一段是卡門的戲,他們跳得非常活潑滿臉笑容,似乎還偷偷講話,我記得最後還有人笑場!不過那沒什麼影響,還是很精彩的。
剩下的我不太記得了,感覺他們要表達的情緒太多太多我裝不太下,轟然一陣聲響就在花花綠綠的裙擺搖曳,力與美的身段和炫目的手勢之下,一幕幕迴盪在眼前。
來西班牙,可能要把自己不斷撐開再撐開,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們熱情地把所有東西通通倒進來...
下一站:格拉那達。
/ 2007 舊文 /
/ 2007 舊文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